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区域协作促进司 > 驻村帮扶

突出实战实训 提升驻村帮扶质效

日期:2025-10-20 作者:魏腾达 来源:区域协作促进司 【字号: 打印本页
  湖北省扎实开展驻村干部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驻村干部队伍,有效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三个环节。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协同配合的驻村帮扶管理工作专班,定期研究推进全省驻村帮扶工作。将驻村干部培训纳入全省干部教育总体规划,建立属地主责与省、市、县分层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培训工作责任体系。培训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省级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压紧压实各方工作责任。强化培训规划。分级制定驻村干部培训计划,明确年度培训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培训规划突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强调精准施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特殊需求,作出差异化培训安排。强化过程管理。落实培训前需求调研、培训中效果反馈、培训后跟踪问效全程管理。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能力测试等方式,了解驻村干部对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组织管理的评价,以及帮扶政策掌握情况。培训结束后及时跟进了解学用转化成效,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二、上好四门课程突出“思想课”。坚持把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驻村第一课,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广大驻村干部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断增强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农业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聚焦“政策课”。针对驻村干部反映较多的政策把握不准、运用不活等问题,系统开设“三农”工作政策课程,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深入解读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资金项目管理等重点政策,不断丰富驻村帮扶“工具箱”。注重“实践课”。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紧扣驻村工作实际,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广泛邀请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代表传授实战经验,有效破解驻村“本领恐慌”困境。必修“作风课”。强化底线思维,把遵规守纪、淬炼作风作为开展驻村帮扶的基本要求,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等内容作为驻村帮扶培训必修课,督促驻村干部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在乡村一线磨砺本领、锤炼作风、干出实绩。

  三、抓好三项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邀请院校专家学者、涉农企业负责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代表等组成多元化师资库,带来前沿理论、拓展工作思路、传授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确定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治理样板村等作为现场教学点,组织驻村干部实地观摩、沉浸式体验,在看中学、在问中悟。“线上学”与“线下训”相结合。统筹用好农业农村部搭建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线上学习平台、省级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督促驻村干部加强自主学习。多种形式举办线下培训班,开展课堂集中教学,设置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等环节,鼓励驻村干部分享经验、碰撞思想、互学互鉴。2025年,全省91个课堂、1.4万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视频方式“同上一堂课”。“盯重点”与“全覆盖”相结合。按照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全员培训的思路,以点带面推动全省驻村帮扶培训效能整体提升。过渡期以来,省级针对329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每年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全省3.45万名在岗驻村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了一次县级以上培训。2025年,共选送17名带动能力强的驻村干部骨干参加农业农村部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