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区域协作促进司 > 社会力量帮扶

发挥平台经济优势 激活县域内生发展动力——记阿里巴巴“以特派员制度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模式

日期:2025-08-11 作者:陈建萍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青龙县五指山村电商带头人韩文亮(右二)带领本村妇女一起通过直播卖板栗

阿里巴巴公益联合盒马鲜生推出青龙板栗公益宣传片并在全国20家盒马鲜生店进行销售

  又到一年一度的618大促时节,阿里巴巴派驻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乡村振兴特派员牛少龙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联合县域企业筛选优质农产品,一边精心策划促销方式争取流量支持,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扩大本地产品销量的线上机会。

  自2019年阿里巴巴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项目以来,截至2025年5月31日,累计选派34位乡村振兴特派员到达全国29个县域,每年在地时间超过300天,阿里巴巴也是唯一一家把员工全职派驻到乡村,全职从事公益工作的互联网公司。目前,阿里巴巴初步建成以乡村特派员制度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依托三个主体——政府、阿里巴巴及其他社会力量,运用三类要素——产业、人才、科技,把一整套阿里巴巴的数字化运营经验、平台和资源带进乡村,以“互联网+”激活县域内生发展动力来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

  不仅是乡村振兴特派员一个人在战斗

  想要成为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报名上千人,面试好几轮,筛选可谓严苛。为什么想到向乡村派驻特派员呢?阿里巴巴的考虑是,过往实践中,外界帮扶的内容,往往和乡村实际想要的会有错位,于是公司内部有一个新想法——“既然农村需要人才,为什么不把我们优秀的人派过去呢?”于是,阿里巴巴决定,通过派出去的这些人,架起城乡间的桥梁,实现乡村和互联网的联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特派员们所到乡村存在如下一些普遍性的困境:比如当地工作机会不多,年轻人流失严重,留下来的是“38、61、99”(女性、孩子、老人);虽然有农产品,但没有品牌化、专业化,农民辛劳,收入却不多;再比如数字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特派员们常常需要从零开始,与乡亲们同吃同住,跑遍当地山山水水,因地制宜实现当地需求与阿里巴巴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定制化的脱贫方案,帮助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在特派员们日拱一卒的不懈努力下,互联网延伸到了大山深处,培训送到了田间地头,不少原来手握锄头的大爷大妈变成了“数字农民”“直播达人”,电商成为增收致富的有效工具。他们还协助当地建立智能物流中心,让生产在深山的优质农产品不仅被看见,还能高效低价运出去,卖个好价钱。

  每一个在外的特派员从来不是孤身一人,背后是整个阿里巴巴的支持,这种“小前台,大中台”的架构,是由前线向中台发回准确信息,中台为前线的员工提供稳固的“远程支持”。如“寻美”公益项目,就是乡村特派员发现当地苹果很好,但缺乏吸引人的包装时,找到阿里设计师寻求支持。设计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果农设计了一组新的包装,一年直接为当地创造了3000万元的收入。此后,设计师们发起了“寻美”公益项目,发动阿里和社会上的设计师,共同为乡村好物设计品牌。

  河北青龙县板栗项目的成功实践

  近日,阿里巴巴提交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板栗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据介绍,青龙产板栗,个大皮薄,肉质香甜,但原来卖不上价。从2021年5月起,阿里巴巴连续派驻两任特派员到青龙县,依托阿里平台、资源和生态优势,助力青龙板栗产业数字化发展,全面整合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产业链及供应端的实力,每年数万吨板栗通过电商走出深山。特派员依托青龙县委、县政府“三级书记抓电商”的合力推动,联合五指山村“两委”主动谋划,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新模式,带领村民开展网络直播,培养直播人才、培育优质产品、发展直播经济,打造集体经济新业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培育电商带头人打造“网红”效应。特派员和五指山村的返乡大学生韩文亮等电商带头人合作,通过培训和阿里巴巴资源扶持,从选品、定价、设计、包装、物流,把板栗销售从线下搬到线上。一场助农专项活动,两天时间签订5万多笔订单,销售额70万元,让全村人都受到了很大触动,此前闲暇都在聊天、打麻将的老乡们现在眼中都有了光。截至目前,青龙县已经开展6个“共享直播间”,累计孵化近130多名电商从业者,销售额超500万元。

  二是引入直播产业赋能电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青龙品牌直播基地已服务十多个大品牌,主播、运营等岗位员工达4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50%,培养数字化电商直播人才,进一步带动五指山村电商氛围。

  三是带动本地企业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特派员协调青龙板栗与盒马鲜生合作建立板栗盒马县,五指山村是首个签约的盒马村,以订单农业的模式促进青龙板栗的销售,并研发推出“糖炒栗子老棒冰”“板栗冰淇淋”等潮流板栗产品,为板栗产业拓市场、增溢价、提升知名度。

  阿里巴巴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和自身业务发展,在农业生产、物流和销售等价值链各环节发力,致力于运用数字化创新和平台的独特优势,助力乡村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近三年,青龙县网络零售额超58亿元,获评河北省“数字生态”十强县、商务部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等荣誉。

  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

  产业是支撑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很多县域农产品资源丰富,但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服务供给能力以及运营能力有限。所以乡村特派员驻地帮扶,很重要的工作是挖掘当地的特色产业,协助县域商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发挥阿里巴巴公益为平台的联创路径优势,联动合作伙伴,提高县域农产品的市场化能力。

  据介绍,阿里巴巴在乡村振兴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甚至帮当地造“鱼塘”,公益不是输血,而需要造血,让当地生长出自己成长的力量,就算有一天离开,产业也能继续。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以及民生保障四大方向,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4年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支持县销售额为26.1亿元,同比增长9.6%。菜鸟集团在全国建设超过1600个县级公共配送中心,同比增长10%,在村、镇建设了超过51000个快递服务站。盒马在全国24个省市建立172个“盒马村”(含46个有机盒马村),年度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约7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3.8万余人,农民人均年度增收25000元。“客服县”在湖南、四川等13个省共开设运营40个客户体验中心,累计帮助超过25000名小镇青年实现家门口就业。“淘宝教育”累计在全国84个区域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开设超1400个线下班次,覆盖超19万人次。

  在过往的成果上,阿里巴巴还将继续升级模式、加大投入,助力乡村振兴。在产业振兴方面,阿里巴巴将深入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菜鸟产地仓,建设县级公共配送中心和村级公共服务站打通农产品物流节点;孵化区域农产品品牌,打造县区公共品牌;飞猪、高德将支持区县深化文旅数字化能力,打造2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人才振兴方面,阿里巴巴将关键词落在“留人才、育人才、引人才”。比如,在各地的数字就业基地,阿里巴巴将提供10000个直接就业岗位,为70个县域提供AI、电商、设计、文旅等技能培训,培养多元化乡村人才。

  乡村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给予,需要更多有责任感的企业深度参与,给乡村注入内生发展的动力。阿里巴巴表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他们也更加了解乡村、进一步读懂乡村,这也是最大的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