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区域协作促进司 > 定点帮扶

央地携手促消费 跨山越海谋振兴 ——中央企业消费帮扶迎春行动综述

日期:2025-03-05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近日,中国三峡集团、国家电网、招商局集团组织中央企业援扶县消费帮扶产品走进三峡坝区,为中国三峡集团员工带去各地农特产品。 

  最近几年,各个中央企业以消费帮扶为纽带,在广袤大地上架起了一座座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桥梁。从数字技术重构产销链条,到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再到全民公益浪潮涌动,这场跨越山海的帮扶行动,正以澎湃之势赋能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中已实现采购额12.26亿元,帮助销售3.83亿元,惠及298个定点帮扶县的1.7万余款农特产品。如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正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充分激发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开辟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数字赋能:科技重塑产销生态,云端激活市场潜能

 

  中央企业以电商平台为支点,撬动消费帮扶的数字化升级。2025年“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中,央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通过“跨店满减”“直播秒杀”等创新玩法,线上销售额突破5亿元,直播间互动量超千万次。甘肃省依托《特色农产品手册》,整合650家龙头企业、390万吨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供需,将黑枸杞、高原藜麦等特色产品从西北腹地直送北上广深餐桌。

  南方电网、中国华能、南航集团等在自有电商平台同步上线“迎春行动”专区,形成了央企援扶电商平台的强大集群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村寨、跨越山海、融入市场。中交集团依托大板桥服务区青海拉面旗舰店,开展青海拉面制作体验、特色产品试吃等活动,增强农产品销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活动期间,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采购额超过9000万元;航天科工、中国中铁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全部通过央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完成采购。

  数字技术不仅缩短了产销距离,更重塑了农业生态。甘肃天水市试点AI市场需求分析工具,动态优化供应链,推动53家企业达成采购意向,预计未来三年销售额达7亿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构建起农产品溯源体系,如中国石油开发的帮扶产品溯源系统,覆盖300余款商品,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生产全流程,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透明化信任链。

  同时,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创新模式,为消费帮扶注入新活力。2025年迎春行动中,央企“明星”带货官与虚拟数字人同台,通过“迎春年货节”直播专场,讲述援扶故事、推介特色产品,单场销售额突破亿元。国家电网打造的“电力帮扶直播间”,邀请农民主播现场展示光伏板下的有机蔬菜种植,以“场景化营销”带动订单量增长300%。

 

多元协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共赢生态圈

 

  当前,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已逐渐形成“1+N”协同效应。国投投入1.15亿元在合水县建设羊乳湿法生产线,带动当地形成“车间+农户+电商”全链条模式,农民人均增收超4000元。中国华电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外冲村投资900万元建成木刻车间,将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发展为支柱产业,带动当地2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累计增收1200万元。

  招商局集团创新“慈善公益+保险+期货+银行”金融帮扶模式,通过金融服务与产业链闭环相结合的方式,打通产业链产、供、销各环节堵点,为农企种养与经营活动吃下“定心丸”。中国石化易捷打造“易享节”品牌,引入191家帮扶企业、2000余种农特产品,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模式,单场活动销售额破亿元。

  中国电信指导新疆疏附县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优化包装设计,做好客户服务,严把产品质量关、价格关,“疆果果”品牌产品在“迎春行动”期间销售额达2629万元。

  此外,央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加强对商户的指导,组织6批次、732人次业务培训,宣贯活动运营重点事项和平台管理要求,指导商户增强商品、市场、品牌和服务意识;组建团队开展商户商品常态稽查,联合中国宝武、中国中化、招商局集团、中煤集团等48家中央企业成立专班开展专项稽查,对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严格管控,累计稽查商品16828款,发现问题商品737款,从严做好问题处置;并及时跟进订单发货和售后情况,每天对超时未发货订单情况进行通报,对129家商户进行约谈,督促商户强化自我约束和规范管理。通过本次活动,打造了一批信得过、立得住、叫得响的消费帮扶农产品品牌,陕西麟游小米、云南鲁甸丑苹果、新疆皮山核桃等明星产品销量靠前,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电气装备聚焦定点帮扶陕西麟游县蜂蜜产业,通过地标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升级、新产品选育等方式,针对市场需求定制化开发设计蜂蜜瓶装水,带动100余户农户从事蜜蜂养殖,蜂蜜年产量达40吨;依托央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等渠道,加大营销推广力度,2024年蜂蜜水销售8万余瓶,带动蜂农人均增收5000余元,吸纳2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消费帮扶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实现向高端产业链的延伸。中国建筑在甘肃康县投资2.24亿元建设旅游产业园,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青龙山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阳坝山泉畅销京津,带动千余农户人均增收超3000元。戈尔电梯公司通过智能化合作,将帮扶地区的金属加工产品纳入供应链,实现“消费帮扶”与“工业升级”的双向赋能。

 

社会参与:营造全民公益浪潮,共筑爱心闭环

 

  消费帮扶正从企业单向输血升级为全民参与的公益生态。2025年迎春行动中,超百万消费者通过“买一份产品、献一份爱心、助一户家庭”的公益闭环,将消费帮扶产品摆上春节餐桌,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双赢。中国石油累计购销帮扶产品近70亿元,将新疆核桃、青海牦牛肉销往全国,形成“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温度”的帮扶网络。

  在新疆,2024年中央企业与新疆签署18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超9395亿元,形成“引入一家央企、带动一批企业、形成一个集群”的联动效应。华电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挖掘波罗古泽木刻技艺,筹资900万元建成木刻车间,签订1亿元长期供货协议,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支柱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华润集团帮扶宁夏海原县推出“西芹原汁饮”,依托《山海情》IP提升品牌认知度,开辟健康饮品新赛道。

  中央企业以文化IP激活消费热情。招商局集团在深圳蛇口举办助农嘉年华,通过非遗舞蹈《丰收的喜悦》、原创客家歌舞《福满山乡》,将帮扶故事融入艺术表演,吸引10万名市民参与,现场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虚拟数字人“小新”在直播中讲述陇南花椒的千年种植史,以“文化+科技”的叙事方式,让农产品成为传递乡愁的载体。

  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正在迸发。中央企业联合地方政府开展各类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培育出卓尼县黑木耳直播团队、天水花牛苹果电商联盟等“乡土网红”。2024年,甘肃卓尼县农户通过直播培训月均增收2000元,带动黑木耳种植规模扩大3倍,形成“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的新风尚。

  中央企业消费帮扶行动,是一场数字与人文交织、市场与公益共鸣的壮丽实践。从甘肃陇原的“甘味”飘香,到西藏昌都的木刻生辉;从云端直播的流量热潮,到全民参与的爱心接力,这场行动不仅重塑了乡村经济生态,更凝聚起全社会共赴振兴的磅礴力量。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协同网络的持续扩展、公益理念的深入人心,消费帮扶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永恒动能,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